“大曲醬香”——醬至源酒業致敬傳統工藝
中國白酒發展至今,歷史悠久,品牌眾多,而不同地區及不同的工藝手法,也衍生了白酒的不同香型風味,口感、香氣皆不同。
醬香型白酒分大曲醬香、麩曲醬香,而我們的醬至源和醬驕子白酒就是大曲醬香。
傳統的大曲醬香工藝,以優質高粱為原料,用小麥制高溫大曲做糖化發酵劑,兩次投料、高溫堆積,采用條石筑的發酵窖,以“端午制曲,重陽下沙,兩次投料,九次蒸煮,八次發酵,七次取酒,采用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、高溫發酵、高溫流酒的特殊工藝,生產周期為一年,按醬香、醇甜及窖底香3種典型體和不同輪次酒分別長期儲存,精心勾調而成的具有典型醬香型風格的蒸餾白酒。
(一)兩次投料工藝流程:
1、清蒸下沙:采用總投料量的一半,經潤糧→配料→上甑蒸糧→下甑潑水→攤涼→灑酒尾→撒曲→堆積→下窖→封窖發酵→開窖取醅為清蒸下沙工藝流程;
2、混蒸糙沙:采用總投料量的另一半,經潤糧→配料(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后的醅料)→上甑(zèng)蒸糧蒸酒(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,潑回酒窖重新發酵)→下甑潑水→攤涼→灑酒尾→撒曲→堆積→下窖→封窖發酵→開窖取醅(pēi)為混蒸糙沙工藝流程。
(二)九次蒸煮
清蒸下沙一次,混蒸糙沙一次,混蒸糙沙后的醅料→上甑蒸酒為第三次蒸煮,第三次蒸煮后的醅料為熟糟,熟糟經攤涼→撒曲→堆積→下窖→封窖發酵→開窖取醅→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蒸煮,共九次蒸煮。
(三)八次發酵
清蒸下沙一次,混蒸糙沙一次,熟糟→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封窖發酵,每加曲入窖發酵一個月,共八次發酵。
(四)七次取酒
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后第一次取酒,熟糟→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后取六次酒,共七次取酒。經七次取酒后的酒糟為丟糟。
醬香型白酒酒液具有純凈透明、醇馥幽郁、、回味悠長、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。在釀制過程中不加香料,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,酒度一直穩定在52°~54°之間,在調配時,不加水,都是以酒勾酒。